特色课程一 几何坐标测量技术及应用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校级选修专业特色课,2学分,32学时。通过对实际机械装置的零件设计、加工工艺编制以及测量工艺规划,结合工程图纸标注、工件数字测量技术、产品质量过程控制等内容,使学生了解到如何根据工程图纸进行测量工艺编制、掌握数字测量原理和方法、认识数字测量技术应用方法等知识。
本课程是我校与德国卡尔蔡司公司联合开发的校企合作实践课程。依托蔡司公司的全球领先技术资源与我校的现代化实训平台,引入企业技术标准,构建了 "理论教学 - 实操训练 - 项目驱动" 三维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企业导师驻校授课、前沿测量设备实操、真实项目案例研讨等多元教学形式,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技术创新素养,同时建立了企业评价与激励机制,学生通过课程考核后,可获得卡尔蔡司官方认证的三坐标测量机操作证书,成绩优异者将获得企业专项奖学金、企业推荐信、生产实习机会等,有效激发了学生积极性和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深度产教融合,该课程持续为行业输送兼具扎实专业技能与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工程人才。
课程照片:


特色课程二 简易机器人系统集成与开发
课程简介:简易机器人系统集成与开发是一门面向工科专业的一门综合实践课程。2学分,32学时。
本课程以宝贝车机器人工程项目为教学平台,通过多种学习情景的设计,构建智能机器人的传感器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及智能控制器,将单片机内部结构原理、外部接口特性、应用设计方法和C语言程序设计、传感器检测技术、电子电路设计技术等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采用项目实践、归纳总结、创新设计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达到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技能操作与自主创新的能力。
本课程是机电类相关专业的一门综合实践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电子电路的搭建和使用,软件编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传感器的原理和使用及机器人基本智能的实现方法、电气工程图纸及技术文档的编撰等。


特色课程三 机械系统集成方法及实践
课程简介:《机械系统集成方法及实践》是机类学生重要的校级选修课程,2学分,32学时,是机类学生学习和了解机械结构,机械系统搭建的工程类实践课程。
本课程旨在学生通过实践,利用中心提供的标准件搭建老师要求的机构形式,教师在每堂课开始前做必要的理论讲解和示范,对机构中需要的非标零件,学生要自己设计并制作完成。鼓励学生利用现有标准件搭建新型机构,培养学生对机械系统集成设计的理念和对现代设计方法的理解,掌握现代设计中常用轴承及轴承座、滚珠丝杠、直线导轨、同步带、齿轮齿条、联轴器、铝合金机架等标准件使用方法以及其各自的特点和使用场合,了解电机的安装固定方式,学会利用标准件搭建机构。


特色课程四 自动化系统集成方法与实践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自动化及机电类相关专业的一门校级选修综合实践课程,2学分,32学时。是当前自动化工程领域根据工程应用需要,进行自动化系统集成的常见方法,也是机电类专业本科生应掌握的重要工程实践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自动化工程系统实施的流程与步骤、自动化系统集成方法与分类、电气工程图纸及技术文档的编撰等。课程以PLC和IPC作为控制器,通过实施包含数字PID控制、顺序控制、温度检测与控制、位置检测与伺服、变频调速、组态软件监控、现场总线等内容的系统集成项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在真实的工程应用背景下,通过自动化工程项目的完整实施,掌握自动化系统集成方法,熟悉自动化工程系统需求,分析、集成解决方案设计及具体实施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动化系统综合实践能力。同时,以项目组的形式展开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相互配合,相互沟通,相互学习的团队合作精神。


特色课程五 基于ARM的工业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适用于自动化、电子信息、电气等专业的校级选修专业特色课,2学分,32学时。以一个工业控制中的实际产品作为教学平台,通过必要的基础理论教学与大量的实践练习环节相结合,使学生快速掌握嵌入式工控系统的软、硬件基础知识,能对系统进行软硬件分析、电路检测,并具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设计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整体系统的意识和满足社会需求,为此,结合目前社会上应用比较多的ARM处理器,面向中高年级学生,对工业控制过程的各个量和控制对象进行处理。课程采取项目式教学方法,将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转换为具体化的实践环节,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系统设计、编程以及控制算法,建立系统思维模式,开阔思路,巩固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以项目组的形式展开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相互配合,相互沟通,相互学习的团队合作精神。

